“安澜索桥无言地伴着江水,在我心里,这里依然是起点,这是都江堰人在地震中站起来的继续长跑的起点。而都江堰那些可爱的火炬手们仍然是火炬手,他们在这片土地上传递着精神、传递着力量、传递着希望。”8月26日,在安澜索桥侧,面对流淌不息的岷江水,著名主持人敬一丹站立在17年前站立过的位置,深情朗诵了新书《走过》中的一段内容。
据了解,敬一丹于25日重回阔别已久的都江堰,通过“重走都江堰 感受珍水情”《走过》新书分享系列活动与读者面对面交流。当晚,她在城市璀璨的夜景中“走过”,感受了“蓝眼泪”的魅力。26日一大早,她来到都江堰景区,参观了卧铁、李冰石像、水利工程沙盘模型等,她一边走,一边记录,偶遇游览的孩子们,便一同交流心得。在李冰石像前,当得知“珍水万世”是出自石像上的铭文时,敬一丹为古人的智慧深深折服。她说:“只有将‘珍水’的理念传承,才有万世的幸福安逸!”
在临近安澜索桥处,敬一丹与当年的3位采访对象在时隔17年后重逢。原来,2008年,都江堰原本将和奥运火炬一起面对世界的目光,但突如其来的地震打乱了计划。敬一丹在来都江堰途中,看到了一幅有“迎接奥运火炬在都江堰传递”字样的横幅,她以媒体人的新闻敏锐,将镜头对准都江堰火炬手,还在安澜索桥畔听他们讲高举火炬跑过青城山、跑过都江堰、跑过杨柳河街、跑过校园的心愿与希冀。谈起过往的岁月,当年的火炬手阿娇止不住流下眼泪。17年后,敬一丹给他们带来了奥运火炬,圆了他们的当年的梦。
谈起“重走都江堰”的感受,敬一丹对记者说:“今天不是节假日,都江堰还有这么多的游客,他们的一张张笑脸让我印象深刻。在都江堰的街头,我看到了巨大的变化,人们精神状态非常好,幸福安逸地生活着。我相信,这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传递!”
下午的新书分享会在都江堰新汇购书中心举行,现场挤满了读者,有八九十岁的老人,也有学龄前的儿童,还有读者专程从外地赶来。
“过去,我总是隔着屏幕与大家相见,但我更喜欢今天这样的氛围,与大家面对面的交流!”敬一丹的开场白一下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。随后,她朗诵了新作中《小满》章节的部分内容,她的声线如雨水一般敲打在每一个读者的心上,优美的文字像在读者眼前展开一幅画卷,勾起人无限的遐想。
在与主持人周东的对谈时,敬一丹老师以节气为脉络,分享了她新书的内容和作为记者、行者的观察与思考。从节气的更迭到都江堰民俗,从求学的时代记忆到都江堰的采访经历,她的讲述让文字背后的故事与这片土地深深交融。
敬一丹爱孩子,这是记者的真切感受。活动现场,敬一丹指着旁边一位坐在地上专注看书的小女孩,她说:“她才是今天分享会上最美丽的风景!”她谈起写书的目的:“趁我们还记得,告诉孩子们!”
敬一丹爱老人。她说:“今天来了很多年迈的老人,也许他们平常很少出门,今天来到这里,相信他们和我有着深深的共鸣!”
活动中,都江堰书迷纷纷登台,深情朗诵书中章节,并与敬一丹交流阅读心得。外地读者肖云峰对记者说:“我今天专程从成都市区赶来,就是冲着敬老师这个人。她的新书是她几十年沉淀之作,相信非常值得一读。”
都江堰作协常务副秘书长刘玉霞说:“今天很高兴听到敬一丹老师分享她与都江堰的故事,她说到都江堰这些年来的巨大变化,我自己也有着深切的体会。她在新书中写下了记者、行者的经历和感悟,对读者有很大的启迪。”
活动在温馨的氛围中落下帷幕后,敬一丹老师还耐心为现场书迷签名,与他们亲切交流。在随后的采访中,敬一丹赞赏了都江堰良好的阅读氛围。她说:“在这座美丽的城市,还有如此好的阅读空间,还有这么多爱书的人!”在谈到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在都江堰传递时,她说:“那是一种不管遇见什么困难,依然站立着面对的精神!”
敬一丹简介 1988年加入中央电视台,曾任《焦点访谈》《经济半小时》《一丹话题》《东方时空》《新闻调查》等栏目主持人。曾获得第一、二、三届全国十佳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。2015年4月退休。2015年7月,当选为中国视协主持人专业委员会主任。创作有书籍《声音》《一丹话题》《我遇到你》《那年 那信》《走过》,其中新书《走过》与都江堰有着深厚的情感交集。 主管 | 中共都江堰市委宣传部 主办 | 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 主编 | 刘 洪 执行 | 张 伟 责编 | 周鸿雁 编委 | 刘文刚 编辑 | 杨巧灵 记者 | 宋正刚 王银平 王义 摄影 | 贾旋 何勃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su7zYooYGGK7JwSArBvzlw