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政部、税务总局官宣:8月8日起新发国债等债券利息恢复征收增值税
新老划断稳市场,财税改革再落关键一子
2025年8月1日,财政部、税务总局联合发布《关于国债等债券利息收入增值税政策的公告》,明确自2025年8月8日起,对新发行的国债、地方政府债券、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恢复征收增值税,而2025年8月8日前已发行的债券(含后续续发部分)利息收入仍享受免税政策直至到期。这一调整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税收制度进入“新老划断”的新阶段,旨在优化税负公平、完善金融市场定价机制。
征税范围
新增债券:2025年8月8日(含)后发行的国债、地方债、金融债利息收入,按6%增值税率征收(金融机构自营适用6%,公募基金、理财等资管产品适用3%简易征收)。
存量债券:此前发行的债券(含续发)利息收入继续免税至到期,确保市场平稳过渡。
政策目标
税制公平:此前为培育市场实施的免税政策已“使命完成”,当前需缩小国债与其他债券(如企业债)的税负差异,强化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定价基准作用。
财政增收:据测算,新政每年或带来千亿元级增值税收入,缓解财政收支压力。
债券定价调整
新债利率或上行:金融机构为补偿税收成本,可能要求新发债券票面利率提高15-20基点,以维持吸引力。
老券稀缺性凸显:存量免税债券或受追捧,收益率下行,与新债形成利差。
机构影响分化
银行盈利承压:商业银行持有政府债规模超57万亿元,新增地方债每年或增加增值税支出约75亿元,中小银行冲击更大。
公募基金免税优势延续:目前银行借道公募基金投资债市的收益仍具吸引力,但未来免税政策存变数。
个人投资者基本无影响
个人债券持仓占比低,且月收入10万元以下小规模纳税人仍可免税,政策调整“波澜不惊”。
李旭红(北京国家会计学院):新政通过税收中性原则,促进债市从“规模扩张”转向“高质量发展”,助力利率市场化改革。
宋雪涛(国金证券):当前债市总规模达183万亿元,免税必要性下降,政策调整将引导资金流向信用债市场,优化资源配置。
钟林楠(广发证券):短期内债市趋势不受影响,但需关注税收成本对机构配置行为的边际变化。
近年来,我国持续推进税收法定和税制优化。2024年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.2%,增值税增收压力凸显。此次调整既是财税体系“查漏补缺”的体现,也为后续深化税改(如公募基金免税政策调整)铺路。
结语
新政通过“新老划断”平衡了市场稳定与改革需求,长期看将推动债市定价更趋市场化。投资者需关注新债利率变化及机构策略调整,而个人投资者暂无需担忧税负增加。随着财税改革深化,金融市场“税收中性”框架或将进一步完善。